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Share
  • 日本語
  • English
  • Français
  • Espanol
  • Home
  • About JICA
  • News & Features
  • Countries & Regions
  • Our Work
  • Publications
  • Investor Relations

其他归国人员

感想文章

感悟东瀛
——赴日研修总结报告

23. 朱延福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

按照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项目计划,我于2006年6月27日至7月12日以人力资源开发和造林项目管理领域专家组成员身份赴日研修。在近半个月的学习考察中,除在东京国际中心、林野厅、森林综合技术研修所听取有关业务报告外,还赴関西、九州,造访了九州森林管理局和广岛、熊本等地的县、町政府及林业部门,现场考察林产工业企业、森林组合和天然更新试验区、遗传资源保护地等。通过有关官员和技术管理者(包括林业工人)详细的介绍和充分交流,获得许多有益信息和收益。

尽管此前我们对日本有过一些了解,但这次能非常集中地考察日本林业并有代表性地接触了日本的机构和人员,甚至深入基层社区,领略风土人情,十多天里,我们所见所闻所感仍十分新鲜,思想触动颇大。我们的考察组成员,每到一地,赶忙听介绍、记笔记、抢提问、寻资料、跑现场、拍照片,个个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精神。没几天,我们就搜集数七、八十份材料、拍摄一千多幅照片(总计2950幅)、写下上万字记录,可是因高度紧张和疲劳,也使我们学着一些日本人的习惯在电车上睡起觉来了。

我作为项目实施负责人,和大家一样,集中精力多看、多听、多问、多思考。结合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建设的重大战略措施及我们目前实施的林业生态培训中心项目,我不仅在人力资源开发和造林项目管理领域注意学习研究之外,还在中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就改进项目各领域的培训课程、提高项目在我国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等方面,做了一些考察研究且颇有收获。在总结评价这次赴日研修时,实事求是地讲,涉及项目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我在认识和方法层面上都取得有很大收获,可以说达到研修的目标。我获取签有绪芳祯子大名的结业证书是名实相附的。

一. 关于人力资源开发和造林项目管理领域的考察

我们这个四人考察组的培训目标涉及两个领域,这确实让JICE的培训官员费了脑筋。他们巧妙地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我们访问了中央一级的林野厅森林整备部和森林技术综合研修所,听取造林治山官员和培训指导官报告,了解宏观情况;访问九州森林管理局等地方单位,与基层技术和管理官人员就人才培养和森林管护更新工程管理问题进行中、微观层面的交流,现场考察管理署管辖的国有林治山工程区。通过报告座谈、阅读资料、实地考察,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对日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造林项目管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总体上讲,日本人才开发与管理有成系统的各项制度规定及规范的程序,包括中长期类的单位整体和个人职位发展计划、培训规划管理制度、人才交流制度。在这些制度作用下,单位有切实可行的人才规划,个人有可预期的发展轨迹,因此增强了人才开发与管理的计划性和主动性。具体培训过程中的课程开发、招生组织、教学方式、教师聘任、学员管理也有规范化的要求和措施。尽管有弹性和灵活度,但我们感觉制度与措施的约束力较大,培训的计划管理比较严格。

日本的国有林造林也是按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家制定统一的规划和作业标准,各森林管理局或管理署根据工程大小,按国家规划、标准,分别负责编制作业设计及说明书,通过议标,选择相对固定、具备资质的企业(造林承包组合)施工,同时按例行手续任命项目监督人员(一般为当地森林事务所官员),委托承包合同签署时必须有资信的担保人;施工过程中,监督人员随时在现场检查,天天记录监督日志;工程结束后,即刻验收,只要合格即付清酬金(因为企业信誉有保证,加上日本雨量充沛,几乎不存在保存率和隔年复检问题)。严格履行职责、执行制度,有保证的社会信誉度,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日本造林项目管理路径简捷、成本很低,很值得我们对照思考。

二. 了解林业行政管理的体系和运作情况

我国林业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林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外部经济性,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及其兼有兴农富民的社会功能,决定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行政推动的重要。实际上,行政推动力量是我国林业建设中一种独特的重要社会资源。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项目确定行政管理作为县级培训的重要领域之一,是经过充分调研,上上下下形成的共识。但是实施培训的过程中,此领域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却一直不够理想,行政管理的行使社会公权力、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本质特色不十分明显,有点与项目管理课程混淆,这几乎成了我的一块不大不小心病。带着这个问题,我在赴日研修时,从对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访问中,都特别留意调研和思考。几天下来,我发现政府对林业有两个“分类管理”很值得仔细学习研究,即:

按产权所有制的社会属性划定的国有林、民有林分类及与之相对应的行政管理两大体系——精干高效的林野厅垂直体系按国家公共事业管理和中央指导下的各级政府分层级行政管理;

按林种主导功能划定的三种林的分类及管理——水土保安林、人与森林共生林、资源循环利用林不同的管理制度和方式。

对于民有林(包括占全国59%的私有林)的管理,国家有规划控制、政策引导、组织扶持、资金补助、执法监督、培育市场、技术指导等举措,很值得借鉴。其中森林组合作为政府施政的一个载体,从目标宗旨、组织机构、业务范围、经费管理等方面,都有成功的实践,对我们林业改革会有许多有益启示。

此外,“分收造林”的跨所有制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补充措施在不少地区蓬蓬勃勃实施,政府给予积极地鼓励和指导。

行政管理与市场规律运作的协调发展,也是日本林业建设所积累的一项成熟经验。

上述种种,都可经过梳理,作为参考,结合中国的实际,充实和完善我们项目的行政管理培训课程。

三.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事例随处可见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46638亿美元)和人均值(36486美元)都位居世界前列(第二和第十),在我们中国人想象里,那个社会物质极大富足,人们尽情享受。但事实不尽如此,考察几天后,我们的感觉居然大相径庭。日本上上下下都对本土天然资源有一种危机感,资源节约的意识非常强烈,他们很早就倡导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实施循环经济。谁都知道,日本是汽车生产王国,形形色色高档轿车畅行世界各地。但使我们深感意外的是,在日本国内普通档次的汽车却大行其道,大排量豪华汽车并不多见。我在小组总结时感慨地说,日本居民使用的微小型汽车大概要占到40%左右,同行的付晓轩老师马上反驳说,据他的观察统计,此数字在50%以上。我知道他喜欢汽车,拍摄了不少造型奇特的微型轿车的照片,他说的可能比我更准确些。如果以石油危机、油价上升或生活空间紧张、停放场地狭小为由来说明日本社会以微小型汽车为主的汽车消费模式,恐怕不够全面,而尽可能减少消耗和充分利用资源的社会集体意识大概是主要原因。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事例几乎无处不见:

从我们住宿的东京JICA国际中心楼内,到地铁车站的站台,从大大小小的超市门外到城市乡村的街道,分类回收处理(利用)的垃圾箱总是成组的整整齐齐排列,你总能见到人们自觉按规定投放废弃物;

每到一个新的考察点,接到一张名片、领取一份资料,有时你会发现那上面印有一个卡通式的小标志,旁边一行小字提示说,(该件)使用间伐木材纸浆占15%、废旧纸纸浆占85%;

在考察组里我是被列为“准高级”特殊优待安排住宿的,事实上,不论在东京,还是其他城市,也不论宾馆星级如何,我房内的洗浴间都仅仅是两平米左右,虽然如厕、洗潄、泡澡功能齐备,但所有用具都是“小巧玲珑”,紧凑布置,空间有效利用到了极至。

在广岛县吴市参观据称日本规模第一的中国木材公司(株式会社)时,开发部副部长凌克臣先生边引导参观,边向我们介绍说,他们公司年产190多万立方米制材产品,产值达5-600亿(日元),1300名职工拼命工作,年利润率不过1%。尽管如此,公司投巨资建设三个总发电量达5300万千瓦、全部以锯末为燃料的发电厂,解决本公司70%的生产用电、消化所有锯末等生产废弃物。对此我们印象极深,参观时一个劲地照相,兴趣不亚于观看进出木材干燥炉的智能送(取)料机器人(车)。

四.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林业领跑

出国前,在NHK电视节目中,我曾看到过日本一小城镇的几个男女老人,自发地穿着高筒雨靴,下到路边小溪里,用长把小网打捞水中的碎纸片等漂浮物,精心维护家乡的环境卫生。我为此很受感动,心想日本民众果真都有这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都是这么热爱和保护他们的自然环境吗?趁到日本研修,我想抓空看个究竟。

在东京访问农林水产省时,我就开始有了这方面的感触,几个官员都说到,国家森林法很早前就以法律形式确定森林划分有“人与森林共生林”这一大类,并按特有模式管理。在国有林中“共生林”的面积占30%(水土保持林占50%,资源循环利用林占20%)。这个林种的确定和命名,昭示政府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一个持久的施政思想,摆在重要位置,同时切实划定出物质载体稳定地落实这一战略思想。当我们在日本各地考察期间,就更为强烈地感受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浓郁氛围。

我们到九州后,特意参观一处由寺院所有的人与森林共生林,正逢盛夏时节,满山天然次生的松树、杉树和橡树等针、阔叶林木,按树种、树龄差别,错落有致占据远近高低不同的空间,郁郁葱葱,翠绿欲滴。好一处“丹壑树多风浩浩,碧溪苔浅水潺潺”的境界。依山坡而建的石阶被绿树掩映,半山腰处有一座红色小木亭,旁边有一个喷射式的饮水台。因为我们来的较早,还能见晨练的老人在上上下下走台阶。其中一个穿花衬衣的老妇人,在亭边小憩,活动活动筋骨时,我忽然发现饮水台下一只毛色很好的大灰猫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直沟沟地望着老妇人。当老妇人走向石阶时,顺手在大猫的头上摸了一下,那猫轻柔的叫了一声,仍然安静地蹲着。 森林署官员寺床和博先生告诉我们,那是一只野猫,在“共生林”里,这样的动物还有不少。他还告诉我们,林野厅不但在保护区内下功夫保护和野生动物,就连它们迁徙的路径,也专门划区,采取措施精心保护。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这里生活着我们人类以外绝大多数的野生动植物生命种群。因此,维护生态和谐、环境友好,是林业重要职责。我们欣喜地看到日本的同行非常自觉而有成效地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林业部门的带动作用在全社会产生影响。日南市北乡町政府就租用靠近城市的国有林,筹资建设方便町民接触自然的“共生林”。说起这件事,在那天与我们会见的长桌对面,北乡町町长仓冈清美和邻座的宫崎南部森林管理署署长武藤卓史会心的相视而笑,町长说,我们是正式签了协议的,承租林区内的建设管护都由我们町政府负责,相应的我们町民可以自由地进出这片森林休憩,接触大自然,这也一种“分收造林”吧。

在接下来考察中,我们来到北乡町沃肥区古香古色的街巷,看见传统日式民居比肩接踵地排列两侧,左右路旁的水渠,清浊分流。对一渠生活废水不污不臭没有一片漂浮物,我已经暗暗赞叹;而见到另一条清水渠里数十条大花鲤鱼嬉戏畅游,追着吻我们伸到水面的手指时,我们都按捺不住大声叫绝,大家纷纷掏出相机嚓嚓照个不停。此时街巷里几乎没有居民走动,耳边只有树叶随风作响和鲤鱼戏水的轻声,整洁而静谧,我们的胸臆好像洗涤了一样,陶醉在这一幅东方精美的工笔画面前。我忽然想起电视中看到的那个小镇,想起那几位男女老人,想起高筒雨靴和长把小网┄┄

还有一件擦肩而过的小事,让我心里始终平静不下来。那是在雄本市一个晚上,我们在宾馆附近的商业区吃过晚饭,顺便沿着上有棚顶的“新市街”闲逛。在走出一家小百货店时,我们发现门外脚底下,沿着地面铺贴一张告示,四角画着大惊叹号,以吸引过往顾客注意。翻译告诉说,告示上写着:此处头顶有鸟粪落下,请绕行(我还能看懂纸上写有致歉的字语)。我们不约而同抬头观看,顶灯晃眼,没看到什么燕雀小鸟,只隐隐约约看见里出外进的钢板木片镶在顶部,也许那上边藏有鸟窝。我们没有久看,随人流很快绕开。但事后,我却一直思考:如果小鸟闯进我们的大厅、走廊,在头顶筑巢安家,又吃又拉,我们如何处理?能这么宽容、友善的让它们闯进我们的领地“骑脖子拉屎吗”?能委屈自己,却接受它们干扰我们的生活和行动吗?我们不是堂堂的大自然的主宰吗?

五、深入人心的全民生态宣传与教育

日本今天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林业事业、热心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局面,是与他们普遍深入开展国民生态意识宣传教育紧密相关的。这一点,我们研修组有着共同的看法。赴日考察一圈后,我发现日本国民生态意识宣传教育有四个特点,即:科普化、文化化、实践化、民间化。

1. 科普化

日本宣传资料和业余讲座很多,其中介绍生态科学、林业知识的内容尤其多。我们在九州森林管理局的展室看到,该局和所辖管理署近年面向市民印发的宣传资料多达400份以上。份份资料都是图文并茂、多姿多彩。细看内容,不是简单的林情介绍或林木产品推销,更多的是森林多重功能、林木生长规律、野生动物种类和习性、生态保护和建设知识等等。7月8日我们到宫崎市一叶海岸的防护林参观,面对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一、二十排黑松像士兵一样组成海防林方阵器宇轩扬,抗风阻浪。就在防护林边上,我们见到的一块宣传板,1.5平方米大小的版面上除介绍这片海防林的树种、面积、管护规定外,还用漫画图示说明其消浪、护岸、排盐、防沙化、保农田等多项功能,以提高人们对水土保安林的认识和亲近感。我们通过东京多摩植物园、雄本市教育委员会的相关人员了解到,公民对这类有浓厚科学性资料和讲座很感兴趣。那天我们穿过“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深山莽林,在雄本金峰山少年自然之家的木屋群前,我们巧遇一个小学夏令营的学员,四、五十个男女儿童,身穿彩色雨衣,在老师的带领下,叽叽喳喳的排着队,像一群小鹿奔进茂密的森林,冒雨去探访大自然。中村久敏所长(自然之家负责人)告诉我们,按照市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教学计划要求,全市小学五年级学生,每年都要安排参加一次森林夏令营活动,并将其纳入生态自然科学课程。

2. 文化化

东京大学小石川植物园巧妙结合世界重大科学历史事件展示树木,无形中增加了科学品位和文化色彩。这个占地16公顷、栽植4000多种树木的植物园,前身是始建于300年前德川时代的一个将军的药材园,历经沧桑后,现在东京高楼林立的闹市中仍保留下这一片博物馆似的绿色王国。前额亮亮的园长长田教授不时地用一棵棵百年古树来演说日本近代史,特别是林业科学发展史,深深吸引了我们。更让人驻足流连的是园中栽种着含有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和捷克生物学家孟德尔创建遗传学试验用的葡萄树遗传基因的两棵果树。据说后者的学说未被同时代接受,沉冤数十年,该葡萄树的母本在国内都没有保留下来。

我们在日南市北乡町考察时了解到,当地优势树种——沃肥杉的有着400年人工栽培历史,当年的藩主细川带领村民上山植树,发展林木贸易,一直为后人称道。如今满山遍野的杉树巍巍壮观,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说道此,就连我们乘坐的出租车司机斋藤武盛先生都不无敬意地提起细川将军,并告诉我们,作为古迹,沃肥百姓始终保留着他的城堡。他还自豪地说,由于大力发展杉木人工林,保护环境,从我们这里发源的广渡河、酒谷河,如果不是汛期,可直接饮用。

就是在北乡町的街道旁,我看到告示牌上写着的“町民宪章”,排比工整的五条公约包括有:健康文明、互助合作、热爱家乡、绿化环境等等。

由此我深切够受,普及到全社会的生态宣传教育已经形成各地人人皆知的特色文化,它不仅是贴在墙上的规定,挂在嘴边的口号,而且渗入思想深处,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3. 实践化

日本的国民生态意识宣传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讲究亲验,许多公民热衷到大自然里去接触树木、花草、溪流、野生动物、去体验“天人合一”的原生态意境,升华自身的生态意识。还有人经常带着孩子直接参加植树、抚育、采伐、防治病虫害等林业生产活动,在劳动中培养和增强生态建设的知识、技能、情感与责任。林业部门整合资源、倾力开辟出安全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林区提供给国民去体验自然,从实践中接受生态教育。我们在宫崎县了解到,全县提供的国立、国定、县立森林公园多达11个;此外还有限制地开放六个自然、绿地环境保全地域。

4. 民间化

生态宣传教育主体多元化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经过多日考察,我发现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多由政府主导、民间团体主办,其中企业主动参加和森林志愿者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给人以深刻印象。

日本是一个很讲学习的社会,公民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好条件;但是对于国民生态意识宣传教育这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林业部门工作来看,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突出,政策引导、经费投入,该扶持的就扶持,该买单的就买单。包括森林志愿者组织在内的各种民间团体都是宣传教育的主体。在广岛县,我们接触了“县绿色推进机构”、“中央森林公园协会”、“绿色少年团”三个NGO的负责人,从他们介绍的组织宗旨、目标任务、活动内容、社会影响看,他们汇集社会积极分子,调动可能利用的资源,上连接政府,下深入民众,在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事业的群众基础、舆论环境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工作,很大程度的发挥了推动作用。企业作为主体参加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既有社会公益性质,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当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时,谁能忽视这方面的企业形象而无所作为呢?当翻看関西中国木材公司(株式会社)送给我们的产品资料时,我特别注意到其中有显著篇幅宣传介绍:出于对未来森林资源和地球环境的考虑,公司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和建设了以制材废料为燃料的发电厂。

PAGE TOP

Copyright ©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